行業|第四屆“設計的意象與邊界”學術研討會在湖南工程學院圓滿召開
2025-08-13 18:43 來源:湖南包裝 責編:張曉丹
學術研討
下午的研討會在兩個分會場同時進行,分會場一由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院長朱和平、蘇州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王柯、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吳文治擔任評議嘉賓,共有12位學者發言。
01分會場一
- 郭競之 中南大學《基于文化適應理論的長沙窯產品包裝設計研究》
- 李鑫斕 西南政法大學 《從迷霧到濾網:城市影像中的身體圖像可見性研究》
- 徐文昊 湖南師范大學 《基于扎根理論的灘頭木版年畫現代傳承影響因素研究》
- 朱姝霖 蘇州科技大學《場景溢出:數字化時代歷史文化街區品牌形象及其設計策略》
- 陸佳順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中國原創設計理論工匠文化研究進展》
- 朱奕葦 湖南師范大學 《中國城市空間景觀敘事美學研究進展》
- 王欣意 西安科技大學《設計人類學視角下上海糖工業的轉型——從工具理性到文化共生》
- 李珂 海南大學《設計學需重新融入時代知識體系——讀吳文治 <設計研究理論Ⅰ>、<設計研究理論Ⅱ>有感》
- 張彬 西安工程大學《唐代百戲中竿木雜技服飾的考古學研究》
- 趙亦周 汕頭大學 《西方建筑師在中國的圖像化話語范式研究》
- 梁澤浩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基于LoRA模型的廣西瑤族織繡紋樣生成方法設計研究》
- 胡旭端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AI智創場域下新媒體藝術設計的傳播學轉向研究——以興隆咖啡新媒體創意設計為例》
02分會場二
分會場二由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吳余青、五邑大學應用技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王漢友、上海師范大學影視傳媒學院教授周韌擔任評議嘉賓,共有13位學者發言。
- 高正 信陽師范大學《設計研究的邊界與突破——以中國室內裝飾學科起源問題的研究為例》
- 吳若明 南開大學 《13-17世紀陶瓷蓮池水禽的設計美學與風景轉譯》
- 馮偉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設計研究的視覺文化轉向》
- 王靖涵 湖南師范大學 《“丑東西”流行趨勢下的審美消費動因及反思》
- 曾凡桂 湖南師范大學《從需求識別到策略構建:移動應用的適老化設計研究》
- 鄒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設計中國”:20世紀早期國貨運動對現代設計民族身份的形塑》
- 唐聰 武漢理工大學《基于DEMATEL-ISM的旅游文創產品設計提升策略研究》
- 李紅梅 濟南大學《面向青年新型社交的城市文化創意空間研究——以上生·新所為例》
- 馮亞娟 河海大學 《產教融合視域下“三化五重”玩具設計課程改革賦能地方文旅的創新實踐》
- 楊碩 長沙理工大學 《人工智能背景下簡帛書法數字交互設計策略研究》
- 黃浦恩 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基于“影像詞袋”和ViT模型的文昌傳統村落游客景觀感知研究》
- 雷馥鍵 南京大學 《交互藝術在社會情境中的設計邏輯與行為機制》
- 賈鎮瑜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鈣鈦礦柔性光伏技術在智能可穿戴產品中的應用研究》
綜上,兩場研討會分享涵蓋了設計、美學、技術、傳播、產品等多個領域,呈現了當代青年學者對設計學及其交叉學科的深刻思考與多元視角。6位評議嘉賓對25位發言嘉賓的內容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并給予高度評價,一致認為這些文章在各自領域內提出了創新性的觀點,為學術界提供了豐富的研究素材和思考方向。此外,基于此次投稿及收錄文章存在的共性問題,如研究問題意識薄弱、結論針對性不足、方法創新性欠缺等,評議專家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指導意見。專家們特別強調:首先,研究選題應當聚焦具體問題,避免宏大敘事;其次,研究過程需保持嚴謹邏輯鏈條,杜絕主觀臆斷;最后,研究方法應當科學規范,確保數據可靠性。這些建議不僅為青年學者指明了學術研究的方法論路徑,更寄托了對新一代設計研究者成長為兼具思想深度、理論高度與創新觀點的學術人才的殷切期望。
結 語
會議最后,湖南工程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吳志軍進行總結發言。他指出本次研討會研究內容多元,既涵蓋服飾、包裝、產品等具體對象,又包含理論建構、方法創新、案例剖析等研究層次,更涉及教育改革等實踐方向。他勉勵青年學者在學術研究中既要追求深度,又要拓展視野,積極成為時代變革的推動者。
文案來源:湖南工程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