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紙工業的回顧篇
2006-09-08 13:32 來源:中國紙網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一、造紙工業的基本情況
據中國造紙協會發布的2004年度報告,2004年是我國造紙工業飛速發展的一年,全國紙和紙板的產量達到了4950萬噸,消費量達到了5439萬噸,分別比2003年增長了15.1%和13.2%,使得人均紙和紙板的消費量比上一年增加了5kg。2005年同樣仍以較快的速度增長。
2005年我國的商品紙漿和廢紙的進口量分別達到了759萬噸和1700萬噸,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紙漿進口和廢紙進口量的首位。紙和紙板的進口量則自1999年以來一直徘徊在600萬噸的水平,2005年下降到了527萬噸。隨著我國造紙工業技術裝備的不斷提高,我國對紙和紙板的進口需求會呈下降的趨勢,特別是對于凈進口量,即進口量減去出口量的差額會不斷地減少。盡管自2003年以來中國政府取消了對紙和紙板的出口退稅補貼,但是對紙和紙板的出口量并沒有產生顯著影響。
二、我國造紙工業的主要變化趨勢
1.生產能力開始集中、高檔產品比重逐年提高
我國的造紙工業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生產能力小,水平低,從而也導致了產品的集中度低。經過幾年來的快速發展,許多品種的生產能力和集中度在逐年提高,是值得關注和令人興奮的事。集中度的提高是伴隨著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從而有利于提高生產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
以銅版紙的生產為例,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國內的銅版紙市場逐步走向快速成長的時期,就已經形成了一大批以國產小型涂布機為主的生產能力,最高時期曾經達到150萬噸。但是由于技術裝備水平低,生產廠家達到100家以上,生產的集中度低,產品的質量檔次都不能適應市場增長的需求,直接導致了在9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銅版紙的消費嚴重依賴于進口的局面。直到90年代末,國內以泉林紙業等為首的幾個引進項目的實施,給我國銅版紙的市場帶來了新的生機。經過幾年來的努力,我國目前已經重新形成了具有國際水平的銅版紙生產能力,不僅生產技術裝備一流,而且生產的集中度很高,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目前主要的銅版紙生產廠家有:金東紙業(接近200萬噸)、壽光晨鳴(25萬噸)、蘇州紫興(20萬噸)、牡丹江大宇(20萬噸)、泉林紙業(20萬噸)、太陽紙業(25萬噸)等;旧鲜枪杨^壟斷的格局,或者說有限廠家已形成充分競爭局面。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