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偽如何更好服務市場監管、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座談會在北京召開
2025-08-11 10:01 來源:中國防偽行業協會 責編:張曉丹
杜春(國家移民管理局出入境管理信息技術研究所主任):
協會在服務我國護照等出入境證件安全防偽技術發展中,發揮專業的技術支持作用。一是精準導航,協助組織前沿防偽技術應用研討等,為推進出入境證件安全防偽設計決策提供了寶貴的意見;二是賦能發展,搭建高效平臺,在安全材料研制中,協助與企業間資源精準對接,為實現防偽關鍵技術自立自強發揮了積極作用;三是凝聚共識,積極推動多項防偽國家標準制定,維護良性競爭秩序。
未來,隨著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高速發展,新型造假手段也日新月異,傳統防偽技術、新型防偽技術在護照及其他高等級安全證件的應用更顯重要。希望協會能夠持續深化政策研究,加強出入境證件相關技術標準研制,強化風險預警,推動更多防偽核心技術和材料創新成果的研發和應用。出入境管理信息技術研究所將與協會進一步強化合作,在我國出入境證件物理防偽和數字防偽安全應用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劉玫玫(原中國防偽技術協會副秘書長):
中國防偽技術在市場經濟和全球化推動下取得顯著進步,成為保障產品質量、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關鍵手段。其應用主要涵蓋兩大領域:一是維護社會公共安全秩序,包括進出口安全、證件證卡及票據、個人信息保護等;二是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涉及食品、藥品等民生領域的防偽。我國已在防偽材料、高安全防偽編碼、多媒體防偽等領域開發多種先進防偽技術,大幅提升防偽可靠性和有效性。
但當前,假冒偽劣產品屢禁不止,不僅侵害消費者權益,更損害企業品牌與市場競爭力,擾亂社會公共安全秩序。因此,加強防偽技術研發與應用、提升普及率與有效性是未來發展重點。展望未來,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將為防偽領域注入新動力、并將推動安全性與智能化水平升級。同時,深化國際合作、共享技術與經驗,有望加速中國防偽技術的國際化進程。通過持續創新與協同發展,中國防偽事業將更好地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
柯重來(深圳市防偽溯源協會執行會長):
防偽行業的發展歷程本質是社會信任機制的重構過程,其發展經歷了從物理防偽到數字防偽,從單純產品保護升級為連接多方的誠信基建的過程。防偽行業推動形成“政府監管+企業自治+消費者監督”三位一體共治格局,防偽從“成本消耗”轉化為品牌競爭力核心要素,防偽正在重構商業價值邏輯。未來,面對3D打印、AI偽造等技術威脅,防偽行業應加強研發光量子加密、納米微結構等新技術,增強防偽保密和安全性,并深入開展國際合作,在技術博弈中守護誠信本源,最終助力誠信社會建設。當“一物一碼”成為商品的數字基因,防偽行業便超越了商業范疇,真正成為數字文明時代的信任基礎。
陳汝鈞(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過去30年,我國防偽行業實現了從起步探索到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跨越式發展。目前,我國防偽技術門類齊全,與國際同步,涵蓋物理防偽和數字防偽兩大類,部分技術處于世界領先。防偽標準化體系建設成效顯著,覆蓋防偽標識、材料、溯源編碼等多領域,滿足行業發展需求。“防偽溯源”理念獲廣泛認可,解決了簡單二維碼追溯隱患,實現可靠信息追溯。
防偽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成趨勢,中國防偽行業協會發布的“十四五”行業規劃及修訂標準凸顯數字防偽地位,“物理+數字”防偽模式逐步推廣。30年來,我親歷見證了“海關報關單防偽標識”“全息燙印技術的開發”“國家防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組建,以及“GB/T 19425-2003國家標準”的制定等行業重要標志性事件。
未來,建議在協會的牽頭組織下,加強防偽方案指導與評估、開展對品牌產品采用的防偽產品(例如防偽標識)的性能及風險的評估、設立防偽產品卓越獎、建立企業備案制度等,持續助力市場監管與統一大市場建設。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