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
2025-08-13 12:54 來源: 責編:張曉丹
專欄2:前沿新材料創新培育計劃
計劃愿景:在納米材料、量子材料、智能材料等前沿領域取得20項以上核心技術突破,形成100項以上自主知識產權,實現20種以上前沿新材料的小批量生產與應用示范,推動我國前沿新材料產業進入國際領先行列。
推進舉措:依托國家實驗室、國家級科研機構及頂尖高校,成立前沿新材料創新培育中心,匯聚國內外頂尖人才。設立前沿新材料基礎研究基金,每年投入5億元,支持100項前瞻性研究項目。建設前沿新材料中試基地,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工程化驗證平臺。
預期成果:
- 到2025年,完成創新培育中心與中試基地的建設,確定重點研究方向與項目;
- 2026-2028年,取得一批關鍵技術突破與知識產權成果;
- 2029-2030年,實現前沿新材料的小批量生產與多領域應用示范。
具體工作任務包括開展納米材料在新能源電池電極材料中的應用研究,實現電池能量密度提升20%;研發基于量子點材料的高分辨率顯示技術,推動顯示行業的技術升級;開發智能材料在可穿戴設備中的自適應性調節功能,提升用戶體驗等。
(三)強化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體系建設
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體系,是提升新材料產業創新能力的核心。鼓勵龍頭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組建產業創新聯合體,針對關鍵核心技術開展協同攻關。以高性能碳纖維研發為例,企業憑借自身在產業化需求把握和工程化經驗方面的優勢,提供市場導向與生產實踐反饋;高校和科研機構則利用其基礎研究與技術創新能力,從材料的基礎理論、合成方法等層面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共建研發平臺、共享科研數據,打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共同推動碳纖維性能提升與成本降低,提高我國碳纖維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加強國家級新材料創新平臺建設刻不容緩。計劃新建5個國家新材料實驗室、10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配備國際領先水平的科研設施與專業人才隊伍。完善創新平臺運行機制,建立開放共享的科研設施和數據資源平臺,促進創新要素在不同主體間的高效流動與共享,避免重復研究,提高創新資源利用效率。同時,加大對新材料研發的資金投入,設立規模為1000億元的國家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流向新材料領域,拓寬產業發展的資金渠道;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研發費用實行175%加計扣除政策,切實減輕企業研發負擔,激發企業創新積極性。
專欄3: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促進工程
工程宗旨:認定100家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創新聯合體,培育50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構建完善的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體系,使產業整體創新能力進入全球前5位,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平均達到3%以上。
具體行動:對認定的創新聯合體給予每家500-1000萬元的資金獎勵,支持其開展關鍵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建設10個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技術交易、知識產權保護、人才培訓等一站式服務。
階段成效:
- 2026年,完成創新聯合體的認定與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規劃;
- 2027-2028年,創新聯合體取得顯著技術突破,公共服務平臺高效運行;
- 2029-2030年,產業協同創新體系成熟,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在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重點推進的工作包括組織開展10次以上產學研用對接活動,促進創新主體間的交流與合作;支持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解決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建設5個以上產業協同創新示范基地,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四)加快重點新材料初期市場培育
重點新材料的初期市場培育對于產業發展至關重要。完善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將《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中的全部材料納入保險補償范圍,并將對應用企業的保費補貼比例提高至30%,有效降低用戶使用新材料的風險,消除其對新產品性能不確定性的擔憂,鼓勵企業積極嘗試使用新材料,推動新材料的市場推廣。建立重點新材料應用示范項目庫,每年遴選100個以上示范項目,給予每個項目500-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和土地、稅收等政策優惠,通過示范項目的引領作用,展示新材料在實際應用中的優勢與效果,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支持企業應用新型電池材料、輕量化材料等,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性能和市場競爭力,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對新材料的需求。
加強新材料標準體系建設是規范市場、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制定和修訂500項以上重點新材料標準,涵蓋產品性能、測試方法、質量控制等方面,確保新材料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一致性,提高市場準入門檻,防止低質量產品擾亂市場秩序。開展新材料品牌建設行動,通過舉辦新材料產業博覽會、品牌評選活動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材料品牌,提升我國新材料產品的市場認可度和附加值,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專欄4:重點新材料市場培育專項行動
行動要點:設立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專項資金,每年規模為50億元,實現保險補償機制對所有重點領域的全覆蓋。制定和修訂500項以上重點新材料標準,培育30個以上國際知名的新材料品牌,使新材料產品標準覆蓋率達到90%以上。
實施路徑:建設10個國家級新材料標準驗證與測試平臺,加快標準的制定與實施。開展“中國新材料品牌100強”評選活動,對上榜企業給予政策扶持,包括優先項目審批、稅收減免等。
預期成果:
- 2026年,專項資金到位,標準驗證與測試平臺啟動建設,品牌評選活動開展;
- 2027-2028年,保險補償機制全面發揮作用,一批重要標準發布實施,品牌影響力逐步提升;
- 2029-2030年,市場培育取得顯著成效,新材料市場規范有序,品牌競爭力大幅增強。
具體工作包括建立重點新材料市場推廣聯盟,組織企業開展聯合推廣活動;開展標準宣貫培訓,提高企業對標準的執行能力;對入選品牌100強的企業提供一對一品牌培育指導服務。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